肛瘘

来源:未知 时间:2011-04-25

什么是肛瘘

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其内口常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瘘口长年不愈。

瘘是人体腔内和体外有两个互通疮口的管道,它可以由体内向体外漏分泌物和脓液,严重的肛瘘可见粪便流出,就像疮孔内隐藏着一只偷粪的老鼠,不时害人偷粪,所以又形象地把肛瘘叫做“偷粪老鼠”。

肛瘘的症状

由于主要症状是从肛门周围皮肤上的疮口内不断地向外流脓和脓血,就像破房子经常漏水一样,我们的祖先就把这种病命名为“瘘”。医生总结说,肛瘘发作一般有如下症状:

1. 流脓。肛瘘的初期流脓较多,色黄而稠,粪臭味重。久之,脓液逐渐减少,时有时无,稀淡如水,如果过于疲劳,则脓液增多,可有粪便流出。有时瘘管外口可暂时封闭,但不久病人又会出现发烧、局部肿痛,封闭的外口可再度穿破,待脓液流出后症状才逐渐消失。

2. 疼痛。肛瘘畅通时一般无疼痛感,仅有局部坠胀感,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或有炎症时疼痛加剧。

3. 瘙痒。因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周瘙痒症,也可伴发肛周湿疹。

4. 全身症状。急性炎症期或慢性复杂性肛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和食欲不振等。

肛瘘的危害

作为一种高发性肛门疾病,肛瘘的发病率仅次于痔疮。肛瘘的危害性和痛苦程度也只有得过肛瘘的患者们才有切身的体会:

首先肛瘘感染发炎后,肛门疼痛剧烈,溃破后脓水污染内裤,脓汁刺激局部皮肤,肛门瘙痒剧烈。久而久之可使身体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发作亦越频繁,形成互为因果。

肛瘘的多次反反复作,脓液可穿破管壁顺括约肌间隙蔓延而成多发性、复杂性肛瘘,不但给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也影响到肛门的生理功能。

肛瘘的多发性,可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胱瘘,危及周围脏器,并且多年未治或误治的老肛瘘有癌变的可能。

成人患有肛瘘后自愈的机会极少,患者因为痛痒,影响工作和学习,而且肛瘘拖的时间长了还会使身体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贫血。因此,医生提醒,一旦发现自己出现肛瘘症状,应及早就医检查治疗。

肛瘘怎么治疗

肛瘘非手术不能。其传统手术常见的有瘘管切开术、肛瘘切除术和挂线办法,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治疗肛瘘,但是手术过程非常疼痛,尤其是术后恢复时间超长,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住院观察调养,因此病友间往往用“人间炼狱”来形容肛瘘手术。

其实现在的医疗水平,已经可以做到创口微小治疗肛瘘了。医博医院引进国际先进的肛泰方法,采用新一代进口全电脑多功能肛肠治疗系统操作,具有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功能、高频电刀、电容场止血钳功能,治疗肛瘘具有痛苦小、出血少、快速、,不需住院,不影响工作和学习的优点。

医博肛泰方法的原理是通过直肠纤维镜进入到肛门里面,通过监视器,仔细查找清楚肛瘘的内口,由于治疗中出血极少,因此肛瘘的内口显露非常清楚,以致于患者通过电脑的显示器直接观看到治疗过程。

医生通过创口微小电极头,直接对内口进行创口微小电凝,使肛瘘的内口迅速干结闭合,然后通过纤维镜直接清洗干净瘘管及脓肿里面的脓液,这样日后大便时,粪便里面的细菌和粪水进不到周围的组织里面去,就不会形成感染、疼痛,不出现新的脓肿,那样才会达到目的。

肛瘘怎么预防

医博医院医生说,造成肛瘘的原因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例如:上厕所时看书看报,造成下蹲或排便时间延长;经常的腹泻或者便秘,甚至排便不规律。饮酒或喜食辛辣食品的人群,以及结肠功能紊乱的人群,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站立或久蹲、久坐、肛周局部受凉等。

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以上不良因素,可以有效预防肛瘘发生。如果真的患上肛瘘疾病,也不要着急,积极的保守治疗和调养,可以有效延缓肛瘘疾病的发展。

肛瘘时肛周常常沾有脓液,容易引起湿疹,因此排便后在淋浴或坐浴以保持患部清洁的同时,保持肛周的干爽。有的患者用肥皂、消毒剂清洗患处,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本来就薄弱的皮肤在药物的刺激下会变得更薄弱,因此不错用温水轻轻擦洗患处即可。

上一篇:肛裂
下一篇:肛周脓肿
福州医博肛肠医院有限公司是福建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全力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则徐大道318号,是目前福州市先进高起点... [详情]

网站首页 | 咨询医生 | 在线咨询 | 就诊指南 | 联系我们
医院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则徐大道318号 咨询热线:0591-88032199 (无节假日医院)
官方网址: www.fzgcw.net 闽ICP备14000078号
版权所有:福州医博肛肠医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9-2016 YiBo Hospital FuZhou. All rights reserved.
闽公网安备 35010402350235号 闽公网安备35010402350235号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